经济学中就有个著名的“德尔菲气象定律”,即:气象投入与产出比为1:98,也就是说,企业在气象信息上每投资1元,便可以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。
除了预报天气,气象监测还在干些什么?很多人心里都有这么一个问题。
其实,气象监测的目的远不止于日常发布的“风雨预报”,它也能够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巨大的效益。
带奖状的“气象大米”
浙江的气象部门已在全国率先开展“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”和“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”服务,在多地投入使用华云升达生产的CAWS600型农业气象站,促使湖州、绍兴等多地农民直接增收。在气象监测的调控下,很多农产品在一定的温度、湿度等气候条件下得到了最佳品质,而气象部门则会根据一年的气候监测数据,给它们打分,越接近最佳气候条件的农产品,得分和等级才会越高。就这样,贴上了“气象大米”认证的标签湖州农民一斤可多赚0.5元!
气象经济
经济学中有条德尔菲气象定律:气象投入与产出比为1∶98,即企业在气象信息上投资1元,便可以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。比如,德国商人发现,夏季气温每上升1℃,就会新增230万瓶的啤酒销量,气象公司便开发出“啤酒指数”。
如今,随着我国气象监测与应用水平的提高,气象数据与各类信息可以为生产、生活提供更多保障,同时也能够创造更大价值。未来,气象监测在我国将拥有更加广泛的市场空间!